路遥(1927年12月28日—2024年12月31日),男,出生于福建福州,原名吴松龄,无党派人士,中国杰出历史学家,山东大学首批终身教授、讲席教授,
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原顾问,生前系山东大学义和团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7年12月28日,路遥出生于福建福州。1946年,毕业于福州省立高级中学。1947年,考入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路遥转入新创建的山东大学历史系。
工作经历
1951年,路遥从山东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被评为山东大学讲师。
20世纪60年代起,路遥投身义和团与民间宗教研究领域的田野调查,1979年,被评为山东大学副教授。1983年,被评为山东大学教授。
1994年,路遥退休,但依然活跃于学界,发论文、出书、承担项目、参加会议、进行学术交流。2003年,路遥被山东大学返聘。2010年4月,获聘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
人物离世
2024年12月31日,路遥在济南逝世,享年97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路遥重点研究是中国近代思想史。自20世纪60年代起,投身义和团与民间宗教研究领域的田野调查,形成了与历史文献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在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路遥对义和团运动组织、源流、思想、信仰等方面都做出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路遥引领义和团研究实现学术路向的转换,由义和团起源、源流研究转向国际视野下的义和团战争研究;由历史学研究转向历史社会学等跨学科乃至跨国研究。
截至2024年12月,路遥共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文史哲》《华裔学志》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60余篇。
教育实践
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方面的理论和方法意识方面,路遥有自己的看法。从课程设置来看,要有一门通识教育课,特别是对于文科而言,通识教育课应该包括文、史、哲加上社会学科。大学文科新生中入学,首先就要通,才能视野开阔。一年或者一两年的通识教育课程,须由有经验的教师来讲。要讲得通透,深入浅出,最好是副教授以上的老师来讲课,学生的知识面宽了,学生受到了启发,就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向了。
在研究方法上,路遥认为对义和团运动的研究,要结合历史学和社会学研究,这一点非常重要。义和团运动研究难度大。义和团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战争及战后签订的条约涉及11个国家,这是世界大历史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世纪60年代,在近代旧民主主义的三大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义和团运动)中,唯独义和团运动的材料是空白的。山东大学前后组织了1960年、1962年、1965年及之后共六次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田野调查,获得了很多材料,为后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所以,历史学与社会学的结合对于义和团研究太重要。
关于从事历史学研究需要的专业素养,路遥认为就历史学来说,西方的许多理论是可取的,要做好研究,须吸收西方的一些好的学科方法理论,但是还是要以中国的为主。做历史研究,要掌握丰富的资料,这个很重要,特别搞文史哲方面研究的人,不了解前人的研究,就无法继承前人的成果,不掌握丰富的资料和信息是不行的。
人才培养
路遥开设有“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义和团运动”等课程。
截至2024年12月,路遥共指导培养学生近60名,他们大部分活跃在教育界、政界、文化界、商界等领域,如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崔华杰,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彭淑庆等都是他的学生。
获奖记录
出版图书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路遥曾任中国义和团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大学学位、学术委员会委员。
参加活动
2011年1月19日上午,山东大学在中心校区举行了2011年新春茶话会,路遥出席茶话会并发言;10月15日下午,山东大学历史学“八大教授”群雕落成典礼暨山东大学公共艺术产业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中心校区举行,路遥出席典礼并致辞,并共同为群雕揭幕。
组织关怀
2024年9月,在第四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山东大学党委书记
任友群、校长
李术才等分别走访慰问学校教职医务员工代表,向全体教职医务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李术才看望慰问了路遥。
2024年2月2日,龙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山东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王坤、
杨宗杰分别专程看望山东大学
曾繁仁、路遥等部分社科界老专家,向他们致以问候和祝福。
人物评价
路遥是中国培养的著名爱国史学家,他一生追求光明和进步,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把深厚的家国情怀与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密切结合,以大量卓有成效的创新研究成果,为史学工作者树立了光辉榜样。路遥求真探源,实证治学,成果卓著,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山东大学历史学院 评)
21世纪以来,路遥先生承前启后,以一个布衣教授之身,担承本院历史学科大半之兴衰,其心志之劳苦,有不忍详述者。(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术委员会 评价)